在中国篮球协会近日举行的一场高层战略研讨会上,中国篮协主席姚明就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CBA)的未来发展路径发表了重要讲话,面对当前职业体育环境的复杂变化,姚明强调,中国篮球界需以“稳中求进”为基调,持续推动联赛改革,同时明确表示“对CBA的长期竞争力充满信心”,并首次公开提及“未来可能适时启动扩军计划”,这一表态引发了体育界与球迷的广泛关注。
本次研讨会以“新周期、新挑战、新机遇”为主题,聚焦于CBA联赛在2024-2025赛季后的战略规划,姚明在长达一小时的发言中,系统回顾了CBA自2017年推行管办分离改革以来的成就与不足,他指出,尽管联赛在商业价值、赛事包装和青少年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但与国际顶级篮球联赛相比,仍存在赛制灵活性不足、地域覆盖不均衡、品牌影响力有限等问题。“我们必须正视差距,但更需看到自身的成长潜力,”姚明说,“中国篮球的市场基础深厚,球迷文化日益成熟,这为联赛的下一步扩张提供了坚实支撑。”
关于备受瞩目的扩军议题,姚明并未给出具体时间表,但明确表示“扩军是联赛发展的必然选项”,他解释,CBA目前保持20支球队的规模已超过五年,而中国地域广阔,多个重点城市拥有成熟的篮球市场和深厚的群众基础,完全具备接纳新球队的条件。“扩军不是简单的数量增加,而是对联赛生态的结构性优化,”姚明强调,“任何新成员的加入都需要经过严格评估,包括资金稳定性、青训体系、场馆设施和地区平衡性等多重维度。”分析人士认为,此举可能为西安、合肥、长沙等篮球热点城市打开职业联赛的大门,进一步激活区域体育经济。
在探讨扩军可能性的同时,姚明也多次提及“质量优先”的原则,他指出,CBA近年来的竞争格局日趋激烈,但部分球队仍面临运营压力与战绩波动。“扩军的前提是确保现有联赛的健康运行,”姚明表示,“我们将借鉴北美和欧洲职业体育的经验,通过引入更科学的财务公平政策与梯队建设机制,避免盲目扩张导致的资源稀释。”据悉,篮协正在研究“分级评估体系”,未来申请加入CBA的俱乐部需在商业开发、社会责任和竞技水平等方面达到综合标准。
除了规模扩张,姚明还着重讨论了联赛的赛制创新与科技融合,他透露,CBA正在与技术团队合作,开发基于人工智能的赛事数据分析平台,以提升裁判判罚的准确性和战术训练的针对性,联赛可能于2025-2026赛季试点“分区赛制”,将球队按地域划分进行阶段性比赛,减少长途奔波对球员状态的影响。“这些改革旨在平衡传统与创新,”姚明说,“我们既要保持篮球运动的纯粹性,也要主动拥抱数字化时代的变革。”

针对青少年培养这一核心议题,姚明重申了“金字塔模型”的重要性,他表示,CBA扩军若能实现,必须与基层篮球发展同步推进。“每支新球队都应成为地区青训的枢纽,而非单纯的市场载体,”他举例说明,“一支新球队的准入条件可能包括承诺每年投入青少年联赛的具体资金比例,或与当地学校共建培训基地。”这种思路获得了多数与会者的支持,认为它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篮球人才储备不足的长期痛点。

在商业层面,姚明坦言,联赛的版权分销和赞助体系仍需优化,随着短视频平台和虚拟技术对体育传播的重塑,CBA将探索“互动式观赛”等新型商业模式,并与国际品牌深化合作。“我们的目标不是复制其他联赛的路径,而是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篮球产品,”姚明说,“将传统文化元素与赛事IP结合,开发更多衍生内容。”业内人士指出,这种策略若能落实,将显著提升CBA在亚洲体育市场中的话语权。
值得注意的是,姚明在发言中多次使用“信心”一词,强调中国篮球正处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节点”,他以2023年男篮世界杯和杭州亚运会的经验为例,指出国家队的表现与联赛质量密不可分。“CBA不仅是商业赛事,更是国家篮球战略的基石,”姚明说,“唯有联赛强,国家队才能强。”这一观点呼应了此前《中国篮球中长期发展规划》中“联赛与国家队协同发展”的指导方针。
尽管面临疫情后经济环境与国际赛事的双重压力,姚明对CBA的未来仍持乐观态度,他总结道:“篮球在中国拥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每一声场边的呐喊、每一次社区的培训,都是联赛发展的动力,我们的责任是将这些能量转化为可持续的体系。”与会代表普遍认为,此次研讨会释放了联赛积极求变的信号,而扩军议题的公开讨论,标志着CBA可能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随着2025年篮球亚洲杯与奥运资格赛的临近,CBA的改革进程将更受瞩目,姚明最后表示,所有政策调整都将在“充分论证与民主协商”后推进,确保联赛在稳健中迈向新高度,这场讲话不仅为俱乐部与投资者注入了信心,也为中国篮球的下一个十年描绘了更具包容性与动态性的蓝图。
